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293
流感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每年导致数十万人的死亡,尽管疫苗接种工作一直在进行,但病毒的快速突变能力(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使得开发通用疫苗变得异常困难。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能够针对病毒中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部分,而最近由朱启运课题组和Davide Angeletti课题组联合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种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一种被命名为 E10 的纳米抗体(Nanobody)。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270
IL-2(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通过与其受体(IL-2R)结合发挥作用,它能够促进T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它们的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类型。在免疫调节方面,IL-2参与维持免疫耐受,调节Treg细胞的功能,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879
GZMK(Granzyme K, 颗粒酶K)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属于Granzyme家族。它是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之一,参与诱导靶细胞凋亡的过程。它通过水解特定肽键来发挥其酶活性,这些肽键通常位于靶细胞内的蛋白质上。通过切割这些蛋白质,GZMK可以触发细胞凋亡程序,导致靶细胞死亡。这使得GZMK在免疫系统清除被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904
截止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已高达132.9万例。根据12月1日央视网报道,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我国98%以上的艾滋病患者经由性途径传播,其中异性传播约为70%,云贵川、广西、重庆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灾区,其中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中扩散速度尤其迅速。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577
在抗体药物分子的发现过程中,对抗体的亲和力检测以及生物学功能的检测,都无法离开可表达靶点基因的细胞系。在理想的状态下,天然细胞系的使用能够获得更为准确、更加贴近临床情况的实验结果。但在抗体开发的前期阶段,甚至一部分后期阶段,未必有合适的天然细胞株可供使用。因此,对靶点基因的重组表达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为抗体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克服天然细胞株不足带来的困难。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472
精神分裂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社交且难以区分现实及幻想的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发作过程中出现肢体协调、思维逻辑、行为与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并常具有社交孤僻、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并常有暴力或自杀心理。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468
在当今的生物科研领域,纳米抗体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与传统抗体相比,纳米抗体稳定性高、分子量小、易于表达与生产、靶向能力强等种种独特的优势使得它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食品安全检测,甚至在环境安全检测及环保等众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吸引着全球科研工作者的目光。

- 文章信息
- 上一级分类: 知识文库
- 点击数:616
神经激肽-2受体(Neurokinin-2 Receptor,NK2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家族,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它参与调节情绪、认知等多种神经活动;在外周组织,特别是在平滑肌细胞上,可调节胃肠道、呼吸道等器官的生理功能,在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